在我国的版图上,西域是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里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是中华民族的珍宝。而连通西域和中原的,则是一处形如走廊的狭长地带,这便是著名的河西走廊。
千百年来,这丝绸之路上的咽喉要地充满了传奇色彩,而那些将足迹遍布于此的无数先贤中,最令人由衷敬佩的便是张骞了。
司马迁在史记中称他对西域有“凿空”之功,他两次出使西域,流落异国十余年却不忘初心,为大汉扬威于异邦,成为不朽的传奇。
那么汉朝为何要派张骞出使西域呢?这还得从当时紧张的汉匈关系说起。
初次出使却身陷异邦
自汉初以来,汉朝虽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但匈奴却仰仗武力强盛时常对边境地区进行劫掠。到了汉武帝时期,汉朝国力上升,终于有了反击的实力。
汉武帝听闻西域大月氏国为匈奴所欺凌,遂于建元三年(前138年)招募人选出使大月氏,以拉拢这个潜在的盟友。
然而这个上国之使却没那么好当,西域在当时是一片神秘的地区,以前几乎没人去过那里,再加上中途要经过匈奴的地盘,可谓凶险无比。而张骞却自告奋勇,从此踏上了一条艰险的未知之路。
凉州大地上,放眼望去,尽是一望无际的漫漫黄沙,远方的沙丘层叠交错,道路似乎通向了世界的尽头。
蜿蜒的大道上,一支百人的队伍正在缓缓前行,马蹄扬起的烟尘弥漫在寒风中,那肃杀之意似乎在诉说着旅途的艰辛。
马上骑士们虽然个个染尽征尘,但他们那炯炯有神的目光却流露坚定的信念,这是一支充满荣誉感的队伍。
然而成功的背后总会有磨难,张骞一行人在进入匈奴领地后没多久,就被巡逻的骑兵俘虏了。
他们被带到单于面前后,单于轻蔑地说:“大月氏在我国以北,汉朝使者如何能到?如果我想出使南越,想必汉朝也不会放任我过去吧。”说罢就将张骞等人软禁了。
这一关就是十多年,在这段日子里,匈奴人甚至给他安排了婚姻,在匈奴娶妻生子的他看起来和一个匈奴人已经没什么两样了。然而他却始终未忘初心。
在几千个日日夜夜中,他无数次问自己究竟追求的是什么?而每次他得到的答案都是相同的,纵使埋骨异乡,也绝不辜负国家的重托。
异国的妻儿虽然能给他带来些许温存,但这些与国家的荣誉以及神圣的使命相比便微不足道了,从被俘的那一刻开始,他就立志一定要逃出去,完成未竟的任务。
张骞虽然是汉朝人,但他刚强勇敢,待人又宽厚诚信,他那独特的人格魅力让匈奴人也对其尊敬有加,于是渐渐地放松了对他的堤防。张骞苦等的机会终于到了。
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爱之。(史记大宛列传)
不负使命功成归来
在被囚禁了十多年后,张骞终于在匈奴与卫青交战调兵时,趁看守不备带着部属逃了出去,他没有因为一朝自由就返回安全的长安,他一路西奔,没有忘记出使大月国的使命,在西奔路途中,找到了大宛国。汉朝长大的张骞第一次见到真正的西域城邦,彻底被这里的丰富物产和异土风情所震撼。
大宛国早就听说大汉强盛富饶,想要交往通商却苦无门路,见汉使前来万分欣喜。
张骞向大宛国王说明了自己的来意,并请求对方提供帮助,大宛国王一口答应下来,经过康居国将他们送到了大月氏。
此时的大月氏国王是先王的夫人,如今大月氏已经占据了大夏的土地,这里土地肥沃,水草丰美,人民安居乐业,早已经忘记了国破家亡的耻辱,女王也全无为丈夫报仇的雄心壮志。
张骞屡次劝说,却始终未能奏效,月氏女王一直没有做出明确的回应。张骞无奈,只好返回中原。为了避开匈奴,他特意走南线羌地归国,不想半路上再次被匈奴截获并扣留了一年多,后来趁匈奴单于去世国内混乱才逃过故土。
元朔三年(前126年),一路顶风沙食生肉的张骞,终于回到了自己魂牵梦绕的故乡,望着高大巍峨的长安城,他感慨万千。
距离开的时候已经过去了整整十三年,当年出发时的百余人,如今仅剩下张骞和向导堂邑父二人,他们光荣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而辉煌的背后,却有多少无名英雄被永远埋葬在滚滚黄沙之中?
为了嘉奖张骞的忠诚和坚忍,汉武帝封他为太中大夫,张骞远走西域十三载,即便身陷囹圄亦不辱国体,这是他应得的回报。
张骞虽然未能劝说大月氏与汉朝结盟共抗匈奴,但他却根据在当地的见闻以及自己的推断带回了许多重要的情报,为汉匈争霸总体战略的制定提供了新的方向。
(西域内属诸国,东西六千余里,南北千余里,东极玉门、阳关,西至葱领。其东北与匈奴、乌孙相接。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其南山东出金城,与汉南山属焉。其河有两源,一出葱领东流,一出于窴南山下北流,与葱领河合,东注蒲昌海。蒲昌海一名盐泽,去玉门三百余里。
自敦煌西出玉门、阳关,涉鄯善,北通伊吾千余里,自伊吾北通车师前部高昌壁千二百里,自高昌壁北通后部金满城五百里。此其西域之门户也,故戊己校尉更互屯焉。伊吾地宜五谷、桑麻、蒲萄。其北又有柳中,皆膏腴之地。故汉常与匈奴争车师、伊吾,以制西域焉。——《后汉书·西域传》)
当初张骞在大夏惊奇地发现这里竟然有蜀地产的锦布,蜀锦天下闻名,是中原都不可多得的珍贵之物,又怎么会流传到西域边陲呢?
经过询问才得知原来是从身毒国传来的,张骞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大汉的西南方还有一个之前闻所未闻的身毒国。
根据这条情报,张骞建议可以开辟一条从益州出发,打通西南夷,经身毒国抵达大夏的新路线。此外又提出用财货拉拢西域诸国的策略,让他们归附汉朝,以扩大汉朝在西域的声望。
汉武帝闻言大悦并采纳了他的意见,虽然受古代技术条件的局限性,张骞的判断并不完全正确,但他开拓进取的精神是十分难能可贵的,无愧是我国汉代走向世界的第一人,最早瞩目域外的伟大开拓者。
“人形向导”从军出行
塞北大地上,一支雄壮的队伍浩浩荡荡地踏上了征程,这是卫青麾下的大汉铁骑,士兵皆身披甲冑,手持长槊,腰间挎着的强弩更是显得他们威武不凡,令人望而生畏。
张骞正是这支虎贲之师中的一员,元朔六年(前123年),他跟随大将军卫青一起讨伐匈奴。
由于张骞在匈奴生活多年,对当地风土人情非常了解,朝廷命他以校尉的身份随军出征,经过这么多年的艰辛付出,他终于可以大显身手了。
在那一望无际的蛮荒之地,没有道路也没有人烟,张骞凭借多年草原生活的经验,成功地为汉军找到了水源和给养,让大军得到了修整和补充,有效地保存了战斗力。大军得胜返回长安后,汉武帝为嘉奖张骞的功绩封他为博望侯。
一年后元狩元年(前122年),张骞再次随军出征,跟随李广的部队出右北平讨伐匈奴。然而这一次张骞却运气不佳,李广的军队陷入重围,损失惨重,而他则误了军期没能按时抵达战场。
按照汉朝的律例,张骞应该被处死。最后靠花钱赎罪,才保全性命被贬为一介布衣。
“风沙霜雪十三年,城郭山川万二千。汉马死亡宛马到,万人怨怒一人怜。”(《咏史上·张骞》宋·陈普)
然而英雄不会就此落幕,属于他的机会很快就将再次到来。
丝绸之路因他始兴
整整三年的时间里,张骞都没能得到起复,对于这种胸怀大志的英雄来说,在家赋闲如同折磨。
他一次次安慰自己,因罪失侯只是暂时的,将来一定还会有机会。当初十三年都挺过来了,还有什么不能等呢?
煎熬终于结束了,张骞收到了进宫面圣的谕旨,他的心中激动无比,主君并没有忘记自己。
面见汉武帝后,张骞不出意外还是被问到西域的情况,他为了这一天准备了无数次,自然对答如流。他提到当初大月氏战败后,乌孙国占据其故地,若能与乌孙和亲结盟,相当于斩断了匈奴右臂。
汉武帝闻言深以为然,于是授予张骞中郎将之职,命他再次出使西域,前往乌孙国。
此时张骞已经近五旬,当初那个风华正茂的青年如今已经满头白发垂垂老矣,但为了大汉,他并无所怨。
元狩四年(前119年),张骞使团又一次出发了,这是有史以来出使西域最庞大的使团,张骞率领三百人,每人两匹马,带着价值极为不菲的金银布帛和牛羊礼物上路了。
有了朝廷雄厚的物质支持和保障,此番张骞准备大显身手。可乌孙虽贪恋汉朝的财物,却又慑于匈奴人的强大武力,最终没有答应张骞的要求。
于是张骞退而求其次,又派了副使们分别出使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于阗及附近的国家,和他们反复沟通,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行走共计7000公里,约等于现今乌鲁木齐到西班牙的距离
数年之后,乌孙国终于松了口,派出向导和通译礼送张骞返回汉朝,同行的乌孙使者有数十人,他们备上了厚礼以答谢大汉的美意,两国这才有了初步的交往。
乌孙使团到达中原后,大汉的辽阔与富庶让他们震惊,这也坚定了他们与汉朝永结盟好的决心,两国和亲终获成功。
有了乌孙国作为典范,大夏、安息等国的使者也不断经过丝绸之路来到长安进行访问和贸易行动。至此,著名的丝绸之路才算真正意义上被开辟成功。
而后各国商贾沿着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和汉朝沟通贸易,互通有无,极大促进了大汉与各地的交流和经贸发展。
回到长安后,至此丝绸之路正式被打通,张骞因功被封为大行,其地位等同于九卿。
然而多年的劳碌和奔波透支了张骞的身体,为了大汉的兴盛,他燃烧了自己的一生,所获的成就如同燃尽的养料般滋养着脚下家国的土地。
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归汉后仅过了一年多,张骞因病世了,葬于汉中故里。
不过张骞虽死,大汉开拓西域的脚步却不会停歇,后来的汉朝使者前往西域时都以张骞的爵位博望侯自称,这正是他开拓进取精神的传承。
“闻道寻源使,从天此路回。”张骞这位开拓西域的第一人正是那位大汉王朝最忠实的寻源使。
他虽然无法像卫青、霍去病做汉武帝的双手大退匈奴拓定边方,但他自己成为了“双眼”,穿梭过狭长的河西走廊,开拓了大汉王朝的视野,连通文明。
在汉匈的百年之争中,有多少人能扛过长达十年的软禁与同化?他流落异乡十多年,却始终保存着大汉的符节,一刻也未曾丢失。他不忘初心,坚守使命,以实际行动诠释了自己对大汉的一片赤诚。
正是有了张骞和他精神的后继者,才有了千百年来丝绸之路上连绵不绝的东西方文化与经济的贸易交流,而他的坚韧不移的品格和伟大的志向也在一代又一代人心中不息传唱。在这条路上,瓷器与丝绸、黄金与琥珀、葡萄与美酒、文书与经卷,金戈与铁马,碰撞出生动而灿烂的历史岁月。
透过司马迁气势磅礴的文字,仿佛看见了当年张骞和他使团的身影,在遥远广阔的西域疆土上,手持汉节,逃离桎梏,穿越大漠戈壁与漫天黄沙,博广瞻望驼铃轻扬。
十三载只身绝域转侧 历尽浩渺风霜
志不移 磨砺锋芒
羌管声悠悠 随春风吹彻
越丝路 千古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