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上最……常见的卡宾枪之一也是美军军士长的代表武器是1940年左右要求研制的一种替代手枪和介于加兰德与汤普森之间的自卫武器在二战~越南战争前期M1卡宾枪及其变形枪是一种相当有效的步兵近战武器后来逐渐被M14A2与M4所取代
游戏中的话只是作为美军掷弹兵和空降部队的武器的主要武器其实这是不正确的一只标准的4人空降小组应该是1x汤普森/M3冲锋枪其余2人加兰德剩下1人M1A2折叠式卡宾枪而非是游戏中4人全M1
在M1卡宾枪问世以前,许多二线部队与补给队以及炮兵还有一些负责文职工作的士官长他们大量配备M1911或者柯尔特的左轮手枪虽然这些枪性能十分可靠但是短板也非常明显所以部队也曾经考虑过为他们装备汤普森冲锋枪或者M1903春田步枪但是都因为太贵太重了放弃了
于是美国陆军在1937年左右提出了新型轻武器招标计划然而这个要求被搁置了一段时间之后在1940年重新提出美国陆军军械部提出的具体战术技术指标要求是:质量小于2.5kg,能实施单发或连发发射,能取代手枪和冲锋枪作为军士、基层军官或机枪手、炮手、通信兵或二线人员使用的基本武器1940年6月15日,美国国防部部长正式批准了轻型自卫武器的研制工作,11月中旬,美国陆军委托温彻斯特公司研制威力介于步枪弹和手枪弹之间的新型枪弹新枪的研制则在温彻斯特、柯尔特、史密斯-韦森等在内共有11家公司中产生
(各大厂提出的方案)
大卫-威廉姆斯是一名很有才华的轻武器设计师其曾因犯罪服刑但却在监狱中设计出了一种新型步枪后来威廉姆斯被释放结合他在监狱中设计仅仅用了13天便设计出了著名的M1卡宾枪M1卡宾枪的重量非常轻后坐力很小不需要什么训练就能轻易掌握射程和精度都远远超过手枪非常适合作为近距离的自卫武器由于其威力和精度都大于冲锋枪因此也被作为近战武器使用在朝鲜战争中部分美军士兵认为M1卡宾枪威力不足甚至无法打穿棉衣但事实上这是由于目标超出了武器有效射程导致的作为近距离作战武器M1卡宾枪还是相当优秀的
当时负责弹药开发工作的温彻斯特当时正忙于调整M1加兰德的生产线,因此在1941年5月进行的第一次对比试验中未能及时提交自己的产品经过5月份的初步射击试验后,美国陆军放弃了连发发射的要求到9月份第二次对比试验前温彻斯特提交了他们的半自动轻型步枪1941年9月30日,选型委员会的报告书认为温彻斯特公司的样枪最适合该设计方案于1941年10月正式定型,并命名为“M1 0.30英寸(7.62mm)卡宾枪”并初步装备给陆军试用
M1卡宾枪于1942年6月交货,由于交付数量已经满足要求,因此除了通用汽车内陆制造分公司和温彻斯特外,其他承包商的生产合同在1944年中期被取消而这两家也在1945年8月停止了卡宾枪的生产在这38个月内一共生产了 600多万支卡宾枪,包括原型M1卡宾枪和M1A1、M2、M3等变型枪内陆制造的产量最大,占总数的43%而温彻斯特的产量只占13.5%其他公司都不超过10%
与几种变型枪相比,原型M1卡宾枪产量最大,共生产了551万支与M1加兰德步枪相比,M1卡宾枪有便于更换的弹匣和较大的容弹量,实际射速高而且后坐力低,其射击精度和侵彻作用比使用手枪弹的冲锋枪强。增加快慢机和大容量弹匣的M2火力“几乎”相当于突击步枪(之所以用“几乎”是因为其有效射程还是太近了)因此在二战期间M1卡宾枪及其变型枪是一种相当有效的步兵近战武器然而,虽然这种武器威力低、射程近、可靠性不高,但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却表现极佳,在欧洲战场这种武器和其改进型M1A1卡宾枪大量装备给士官、侦察兵和空降部队而在太平洋战场几乎遍地都是几乎完全取代了M1加兰德步枪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初期阶段,M1卡宾枪和它的变型枪仍是被用于一线战斗的武器,但在朝鲜战争期间,M1卡宾枪由于在低温条件下的可靠性差而名誉扫地,而且据说甚至不能有效射穿厚棉衣不过在越南战争初期,又轻又短的M1卡宾枪又成了一种非常有用的丛林战步枪而受到欢迎,直到M16A1的出现M1卡宾枪也被美国政府大量输出到其他友好地区(大部分在东南亚,例如南越政府军)M1卡宾枪在战后的西德和法国也有少量使用而作为治安部队的武器台湾警察也大量使用
M1卡宾枪普通弹是由温彻斯特公司在0.32英寸(7.65mm)步枪弹的基础上,将其外部尺寸略加修改而成的M1卡宾枪弹采用直筒形无突缘弹壳,圆弧形弹头,弹头质量7.1g,枪口初速为570m/s枪口动能大约相当于0.45ACP手枪弹的2倍,但只有0.30-06步枪弹的1/3,口径7.62*33mm(与AK47步枪口径相同)按叫法,M1卡宾枪弹可算得上是“中间威力”步枪弹,但枪口动能太小且弹头形状欠佳,因此其有效射程只有大约200m左右但无论如何,它的射程还是比手枪弹远得多,而且后坐力适中除了M1普通弹外,还可使用M16和M27两种曳光弹
M1卡宾枪采用短行程活塞的导气自动原理导气孔位于枪管中部,距弹膛前端面115mm活塞在枪管下方后坐距离仅3.5mm发射时,火药燃气通过导气孔进入导气室并推动活塞向后运动,活塞撞击枪机框,使之后坐枪机框后坐约8mm后,膛压下降至安全值,这段时间为开锁前的机械保险然后,枪机框导槽的曲线段与枪机导向凸起相扣合,枪机开始旋转(同时起预抽壳的作用)开锁在枪机后坐过程中,其上的抽壳钩拉着弹壳向后运动,弹壳被拉出弹膛后,由枪机上的弹性抛壳挺向右前方抛出
当枪机框惯性体后端撞击机匣时,枪机框停止后坐,而枪机则要到它碰及机匣中枪机通孔的后端才停止运动此时枪机后坐行程大于全弹长,于是弹匣中最上面的一发弹又被托弹板送至进弹位置然后被压缩的复进簧伸张,推枪机复进,同时推弹入膛由于枪机上的导向凸起和枪机框导槽的相互作用,枪机回转,实现闭锁。然后枪机框继续复进,直至惯性体的前端将活塞顶入活塞筒才完全停止此时,枪再次呈待击状态事实上,M1卡宾枪的枪机和M1加兰德步枪的基本上一样,只不过是尺寸按比例缩小了而已
当击针向前运动时,其尾端的凸起必须进入机匣横梁上的槽中,否则,击针就无法向前而这一点只有在枪机旋转到位并确实闭锁后才能实现如果在枪机未确实闭锁的情况下扣压扳机,击锤也会向前转动,不过其能量却消耗在使枪机旋转进入闭锁位置,故无足够的能量打击击针击发枪弹,可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扳机护圈前面的手动保险是直推式的把它推向左边时,保险机销轴上的平面对准扳机前端,因此允许扳机前端下落,从而可使扳机后端的凸肩上抬当把保险推向右边时,保险机销轴的圆柱面移至扳机前端的下方,阻止扳机向下运动,形成保险
早期M1卡宾枪上的保险是横推式的开关,但后来改成回转式的杠杆开关,这是因为在持续射击时保险按钮很快会变得过热,弹匣扣紧邻着保险按钮,而发烫的保险按钮会影响更换弹匣
(这个就是M2)
M2卡宾枪还可以实施连发发射当枪机框复进到位时,撞击连发杆,连发杆抬起阻铁,解脱击锤,枪即连续发射M2 卡宾枪的快慢机选择杆装在机匣左侧
早期M1卡宾枪采用翻转式L形表尺,照门的大觇孔射程设定在150码(137m)小觇孔为300码(274m)后来的M1和M2卡宾枪都把表尺改为滑动式,距离从 100m至300m内可调,而且也可以调整风偏
早期的M1卡宾枪上并不能配刺刀,后来根据部队提出的要求,在1943年10 月开始试验M1卡宾枪的刺刀,最后在1944年5月选定了T8试制型刺刀并正式命名为M4刺刀,同时在枪管下方增加了方形的刺刀座
M1卡宾枪配有草绿色的帆布枪带,在枪托上可以附加两个弹匣袋,以便在枪身上携带两个备用弹匣M1和M2卡宾枪均可安装M8枪榴弹发射插座发射M10枪榴弹
另外,M1卡宾的7.62×33mm卡宾弹,枪口初速607米/秒但是圆头,空气中阻力非常大,弹头速度下降比较快在步兵常见的100-300米射程上,威力下降很明显到了275米距离上,M1弹头存速只有315米/秒,动能只剩下386焦耳时候就得依赖加兰德和春田等大威力步枪了
(可使用弹药类型如下)
M1普通弹(Cartridge, Caliber .30, Carbine, Ball, M1)
M6空包弹(用于发射枪榴弹,Cartridge, Caliber .30, Carbine, Grenade, M6)
M13训练弹(Cartridge, Dummy, Caliber .30, Carbine, M13)
M18高压试验弹(Cartridge, Caliber .30, Carbine, Ball, High Pressure Test, M18)
M27曳光弹(Cartridge, Caliber .30, Carbine, Tracer, M27)
实战和使用她的传奇人物
奥迪-墨菲是数百万携带M1卡宾的美国军人之一他在欧洲27个月的战斗中创下无数传奇战功,摘得33枚勋章并晋升中尉光荣回国墨菲喜欢轻巧的卡宾枪1945年初,墨菲在德法边境遭遇德军两个加强连、六辆坦克的围追,而自己只有一辆刚被打爆而废弃的M10“狼獾”坦克歼击车和几名受伤的手下
墨菲不慌不忙先是命令他的人撤退自己独自殿后一边用卡宾枪射击德国人一边指挥炮火墨菲的腿在战斗过程中挨了一枪但他顾不了那么多把卡宾枪子弹全部打完之后立刻爬上歼击车操控车载机枪继续战斗在炮火的掩护下墨菲打了整整一个钟头愣是把两个连的德国人都打跑了这也就是美国队长的原型
回国之后墨菲的事迹被改编成了电影《百战荣归》
前线战士并不是唯一依靠M1卡宾枪的人群驻扎在太平洋前沿医疗培训中心的陆军医护士尽管被列为非战斗人员但他们仍然面临着生命危险因为日本人不会遵守给予医务人员特殊保护的战争规则
在太平洋战区,医生护士携带武器是很正常的事情正是由于M1卡宾枪这种被缩短的长度和减轻的重量才使它成为医务人员的理想武器,即使是处于不利地形上需要迅速运送伤员这款枪也不会增加太多额外的负担太平洋战场丛林密布,交战距离很近,自动武器对栓动武器的碾压就体现出来了日本人想用那把像长矛一样的三八大盖万岁冲锋但经常是人还没冒过来,身上就多了好几个.30+.45的弹孔二战之后,美军认为这么惨烈的战争不会再来了海量武器被清仓M1卡宾枪作为一种近距离自卫武器,威力太小也在清仓名单中谁料到1950年6月朝鲜战争突然爆发,美国仓促之下又让M1卡宾枪和改型M2、M3卡宾枪服役志愿军在战斗中也缴获过M1卡宾枪及其改型,结论一样:轻便,但是威力不足朝鲜战争之后M1又被做了冷板凳等到越南战争爆发,美军扛着笨重的M14在丛林里面与北越的AK47对射,又想起了M1的好处来,不得已让M1又活跃在战场上直到轻便的M16大量参战之后才真的失去用武之地
总结:
虽然这把枪十分轻便且可靠但是缺点也非常明显其中最致命的当属威力不足但是“卡宾枪”这种设计理念可以说是引领了时代
(连2中的美军炮灰也是大量用M1)
(所以这把枪也被麦paopao将军得意地夸耀为“我们赢得太平洋战争的最大胜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