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诺门坎之战,苏联与日本东进部队爆发了一次边境冲突,在此战中苏联的装甲部队大显身手,在数量上碾压了日本军队,以排山倒海的钢铁洪流痛击了日本军队,但是此战也暴露出了当时苏联坦克防护性能不足的问题,T-26和BT搭在的汽油发动机很容易着火(当时苏联坦克和日本的差不多)
苏联高层也发现了问题所在,并且提出需要研发新型坦克的方案
这款坦克需要有厚实的装甲,不俗的机动性以及火力,而且还要避免一点就着,不烧汽油,为了应对迫在眉急的战争压力,她必须拥有皮实耐造,简单可靠易于生产的特性,于是格尔科夫设计局总设计师米哈伊尔 伊里奇 科什金给出了自己的设计与1940年给出了A-32中型坦克的设计,其采用了克里斯蒂悬挂给予了她不俗的机动性,V12柴油发动机也大大减小了起火概率,主武器选用了一门76.2毫米坦克炮给了她在当时不俗的火力优势,为了证明她的可靠性,科什金带着团队驾驶着两辆A-32从哈尔科夫出发,到莫斯科,再从莫斯科一路回到哈尔科夫,一路2000公里证明,了她那强大的可靠性,不过在旅途中,科什金染上了严重的肺炎,不久后就去世了,在苏联高层的要求下略微的削弱了机动性加强了装甲,故而在1940年批量生产并命名她为T-34中型坦克
T-34的均采用了倾斜装甲,她的前装甲的防护装甲达到了45㎜(不是等效),在明斯克与德军遭遇后,德军惊奇发现,自己手中的大部分反坦克炮都难以在500米以上的距离击穿T-34的正面装甲,而T-34的76.2毫米坦克炮可以在1000米的距离轻松的击穿Panzer III Panzer IV Panzer II 38t以及35t的装甲,于是德国人一方面对Panzer IV进行改进,一边研发新的坦克(Tiger I和Panzer V)
直到库尔斯克会战,虎豹和废铁男投入战斗,T-34的性能优势才被压了下去,但是T-34的易于生产的优势体现出来了,即使是没有经验的工人经过简单学*也可以熟练的建造T-34,而且苏联本身工业基础也不差,并且地大物博,这也就造就了T-34年产过万,相比之下,复杂的虎豹和T-34比爆兵速度无异于找死,T-34经过改进生产价格变得越来越便宜,1941年需要27万卢布一辆T-34,到了1942年价格只需要19万卢布一辆,后期更是下降到13万卢布一辆,1941年T-34的主炮需要861个零件组装,到了1942年只需要614个零件
到战争结束T-34以及她地盘改进的自行火炮一共生产了60000余辆
在苏德战场上T-34的回收率也达到了80%,也就是说德国击毁了100辆T-34但是仍有80辆会被回收修复重新投入作战
但T-34并非没有缺点,比如早期的T-34使用了倾斜装甲导致车内空间太小,使得车长必须兼任炮手职位人机功效不高,这种情况直到1944年T-34-85大规模列装改为5人车组才改变,炮弹摆放的位置也十分反人类,装填手必须从炮塔钻到地盘拿炮弹再回到炮塔装填,即便是有这样那样的缺点,T-34她也是一个十分优秀的战略武器
现在T-34还在活跃于一些战场,至今的的击毁记录是2019年被现代反坦克导弹击毁(T-34:拉壮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