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I号坦克在战争初期是一种优秀的坦克,为以后的德军坦克打下基础,在坦克发展史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在“闪电战”的光辉岁月,III号坦克算得上是德军坦克战的支柱,从英吉利海峡到伏尔加河,从北极圈到北非沙漠,都有它的身影。
总重:22吨
全长:5.52米
宽度:2.90米
全高:2.50米
操作人数:5人(车长、炮手、装填手、驾驶及通讯员)
装甲厚度、类型:70毫米
主要武器:Kwk36 37毫米 45倍径炮A-F型
Kwk38 50毫米 42倍径炮F-J型
Kwk39 50毫米 60倍径炮J¹-M型
Kwk37 75毫米 24倍径炮N型
次要武器:2-3挺MG34机枪
发动机:梅巴赫HL120 TRM 12汽缸汽油发动机
输出功率:295马力
推重比:12马力/吨
悬挂系统:扭力轴
最大行程:155千米
最大速度:40千米/小时(平地)
在1934年1月11日,德国的古德里安将坦克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分别为携带高初速炮用以反装甲作战的的主力坦克,以及携带大口径炮射击高爆弹药的支援型坦克,并规画一坦克连的组合比例为三个排的主战坦克以及一个排的支援型坦克。根据这观念,古德里安要求陆军部草拟开发一种最大重量为24吨(以配合德国公路桥梁的载重限制),以及最高行进速度为35千米/小时的中型坦克,并打算将之作为德国装甲师的主力坦克,以用作摧毁敌坦克。而德国的戴姆勒-奔驰(Daimler-Benz)公司、克虏伯公司、MAN公司及莱茵金属公司以此生产了试验型的坦克,并于1936年及1937年进行测试,最后戴姆勒-奔驰公司的产品获得取用。第一辆三号坦克在1937年5月竣工,以及其余9辆都在同年完成生产。最先的A、B、C、D型均为发展阶段,只小规模生产并多被用于测试目的,直到1939年E型三号坦克出现后才开始正式量产,量产由数家厂商共同负责。在研发其间1937年至1940年中,德国政府并计划把三号和四号坦克标准化,以应付战事。
三号坦克原来被计划作为德国陆军的主战坦克,量产后主要用于针对波兰、法国、苏联及在北非的战事,亦有一部份参与了1944年在诺曼底及安恒的战事。但在经过苏德两方交战后,证明了三号坦克的实力并不如苏联的T-34坦克。因此,三号坦克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并逐渐由强化后的四号坦克所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