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传奇》德国曼恩系列坦克NO.3
名称 黑豹D型 星级 ★★★★★★★
类型 中型坦克 吨位 44.8吨
正/侧/背面装甲 80/45/40毫米 穿深 75-224毫米
主炮 7.5cm KwK42 L/70 坦克炮
其他武装 7.92mm MG34机枪(2挺)
发动机 迈巴赫H210P30汽油机(650马力) 最高时速 55公里/小时
车组人数 5人
历史介绍 1942年春天,“VK.30.02”计划的两辆竞标样车进行了一系列对比评价测试。虽然包括托特、施佩尔以及希特勒本人在内的德国高官普遍支持性价比更好的DB(戴姆勒•奔驰)方案。但由于DB方案在外形上与苏军T-34过于近似,为了避免无谓战场误伤,德军在1942年5月15日正式采用了曼恩公司的方案,定名为“V号坦克”,之后又按照新的命名规范改为“黑豹坦克”
在投产前夕,希特勒突然要求修改设计,将 “黑豹”车体正面装甲提高到80mm,炮塔正面提高到100mm。这使得车体重量提升到约45吨。达到了当时重型坦克的普遍重量。这个设计使得黑豹原本为35吨级车体设计的发动机不堪重负,首批投入战场的“黑豹”未经一战便有两辆因为发动机自燃而损毁。
在生产性上,“黑豹”明显优于那些“纯种德国血统”的兄弟姊妹。一辆“黑豹”的成本仅有“虎”式坦克的约42%,而在综合作战效能上反而比“虎”式略胜一筹。相对于偶尔一见的“虎”式坦克,成群结队出现的“黑豹”更令东线苏军头疼不已。
“黑豹”初次登场是在1943年的库尔斯克战役。根据苏军战后的调查记录,被德军遗弃的“黑豹”坦克共有31辆,其中22辆被击毁,但没有一辆的正面装甲被击穿。这个结果直接促使苏军对现有坦克进行了大规模升级。同时苏军内部对缴获的“黑豹”坦克也好评如潮,一反以往将缴获车辆(哪怕是“虎”式)当做消耗品使用的习惯,组建专门的“黑豹”部队集中运用,并提供了相对充分的后勤保障,甚至还专门翻译了俄文版的“黑豹”操作手册。
在西线,盟军最初认为“黑豹”与“虎”式一样,属于偶尔出现的重型坦克。但诺曼底登陆后成群出现的“黑豹”令盟军主力的M4“谢尔曼”毫无招架之力。按照美国陆军的统计,“谢尔曼”与“黑豹”的交换比达到了惊人的5:1。
有趣的是:“黑豹”坦克最初的型号是D型,而第二批次的改进型反而被命名为A型,第三、第四批次则分别是G型和F型。为何采用如此古怪的顺序至今仍然众说纷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