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将之后,魏士之前
太祖军于摩陂,召惇常与同载,特见亲重,出入卧内,诸将莫得比也。
———《三国志·魏书·夏侯惇传》
夏侯惇,字元让。《三国演义》中夏侯惇和夏侯渊的地位都比较尴尬,论其赫赫战功,不如张辽徐晃;论其勇猛武力,却又不如典韦许褚。再回看《三国志》,夏侯惇的传记十分少,中间还有一大段是讲述韩浩的。此外,两场败仗均有详细记录,战功却乏善可陈,如此看来,夏侯惇是庸将一名?知人善任的曹操看错人了?单是因为其姓夏侯就委以重任?显然并不是这样。让我们来品味这位魏国第一将军的生平,一同仔细分析。
夏侯惇乃是大汉开国功臣、刘邦得力助手——夏侯婴的后代,可谓名门之后。作为大魏的几位元老,夏侯惇也是在曹操起事时就已经参战帮忙。当时曹操兵少,到扬州招募兵马,就是带着夏侯惇去的。到了龙亢,土卒突然叛变,放火烧曹操的营帐,身为主帅的曹操都要“手剑杀数十人”,可想而知当时情势是多么的危险,史书上虽然没有记载夏侯惇干了些什么,但是从其记载夏侯惇同行,以及后来曹操对夏侯惇的信赖和倚重,看来可以推断当时夏侯惇对曹操一定是舍身护卫了(当时还没有典韦和许褚)。
之后随着曹操的势力越来越大,每上升一个层次,夏侯惇总是被委以新的重任,而且总是居于曹氏众将之首,其重要性和地位就像刘备阵营中的关羽。曹操任兖州牧(相当于现在的省长),夏侯惇就任东郡太守(相当于现在的市长),而且东郡还是曹操的主要领地。曹操迎了献帝,夏侯惇就任河南尹,负责许都重地的防卫和治理。到了曹操一生最后的几场战役,更是亲近夏侯惇,让其可以自由出入自己的卧室、内室,这些都是其他将领没有的特权。也代表了曹操对夏侯惇的绝对倚重。
刚不可侵,烈不可犯
年十四,就师学,人有辱其师者,惇杀之,由是以烈气闻。
——《三国志·魏书·夏侯惇传》
惇在十四岁时拜师学艺。当时有条件的男子都会拜师学艺,刘备、公孙瓒曾随卢植,而曹操也曾多次向许邵求评、向桥玄请教。当时的风尚就是这样,夏侯惇也不例外,年纪轻轻就拜师学艺。那时尊师重道是很重要的,老师被人侮辱,做人子弟的心不能平。遇上性格如此刚烈的夏侯惇,也算那个不长眼的人倒霉,便被夏侯惇杀掉了。那时替师友杀人似乎很是流行,夏侯惇是这样,典韦甚至许庶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