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震逍遥津,武慑孙仲谋
时权彻军,前部已发,魏将张辽等奄至津北。权使追还前兵,兵去已远,势不相及, 统率亲近三百人陷围,扶扞权出。敌已毁桥,桥之属者两版,权策马驱驰,统复还战,左右尽死,身亦被创,所杀数十人,度权已免,乃还。桥败路绝,统被曱潜行。权既御船,见之惊喜。统痛亲近无反者,悲不自胜。
——《三国志·吴书·凌统传》
平旦,辽被甲持戟,先登陷陈,杀数十人,轩二将,大呼自名,冲垒入,至权麾下。 权大惊,众不知所为,走登高冢,以长戟自守。辽叱权下战,权不敢动,望见辽所将众少,乃聚围辽数重。辽左右麾围,直前急击,围开,辽将麾下数十人得出,余众号呼曰:“将军弃我乎!”辽复还突围,拔出余众。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
——《三国志·魏书·张辽传》
说降敌将、破敌前锋、平定叛乱,这些都在培养着张辽,使张辽的见识、治军等各项能力逐渐提高,时机一至,便厚积薄发、打出一场威镇天下的战役来,这就是家喻户晓的威震逍遥津!
赤壁之后,孙曹势力一直频繁交战,焦点主要在于合肥,双方互有胜负。曹操西取汉中,远离合肥,便派张辽、乐进、李典三人一起守合肥,一座城聚集了五子良将中的两位,加上稳重的李典,曹操可真够重视合肥的了。果如其所料,公元215年8月,刚刚和刘备重新划分荆州、暂时放下心头大石的孙权,再次踌躇满志地前来攻打合肥。主力都调到东方战线的吴军,人数竟多达十万。而曹操远在汉中,考验张辽的时刻来临了。
据史载,守城的人大约只得数千,因此能出战的就更少了。张辽晚上招募得八百人,于次日一早,便冲向孙权军队前锋。似乎破敌前锋已经成了张辽的拿手好戏,前有破颜良、蹋顿的战例,张辽已是驾轻就熟,开战便杀了数十人,并斩了两名吴将,然后一边疯狂地喊着自己的名宇:“我是张文远,我是张文远……”,一边冲到孙权的麾下。孙权也喜欢亲自在前线指挥,绝非怕死之人。然而一旦见到如战场修罗的张辽如此英勇无敌,竟不知所措,走上高坡,令卫士用长戟拼命防守。张辽大喝:“孙权你给我滚下来!”孙权见他这般疯狂,哪里敢跟他玩命? 便让士兵围住张辽。实际上,身为一军之主,不敢和敌人正面交锋,对士卒的士气是有很大打击的。于是张辽左冲右突,凭数十人便杀出重围,其余冲不出的人高声求救。高潮的一刻出现了,张辽竟然回身杀入重围,把余下的人都救走了。《三国演义》常说关羽、赵云等“如入无人之境”,实际上张辽也是这样的人。吴军见张辽如此气概,哪里还敢上前拼命?
这场战斗,吴军虽然受损不多,但精神上却遭受重创。张辽回防合肥,孙权带着士气不高的士卒攻城,自然一无所获。可能连孙权自己也泄气了,才攻了十多天,就撤退了。
在三国君主中,孙权军事实战能力明显劣于曹操和刘备,撤退时前部都差不多走光了,他自己带着后部兵马和甘宁、凌统、蒋钦等大将还在逍遥津附近。若—旦受袭,前后两军会不能相互救援。目光如炬的张文远当然不会放过这个好机会,从合肥城中杀出,对孙权后军发动“突袭”。《三国演义》对此浓重地描写到,张辽事先断了小师桥再进攻孙权,使孙权狼狈不堪。幸亏先得大将凌统舍命相救,后有牙将谷利的推动,才使孙权跃马跳桥逃过一劫。
这一战杀得东吴丧胆,连小儿听到张辽的名字都不敢夜啼。自此之后,孙权难以正视合肥。孙刘联盟共同北上的计划在孙权这边已经单方终止了。之后直到孙权战略西移谋袭关羽之前,魏吴也就在濡须口打过一场,还是曹操主动进攻的,可见经此一役,孙权已对北伐失去信心。张辽对敌国的震慑力可见一斑。
八百破十万,如此骄人的事件自然也成为《三国杀》设计者的素材,于是便有了【突袭】这个技能。值得一提的是,张辽的【突袭】对于孙权是比较克制的,因为孙权的主公技【救援】就是需要吴将留桃配合,而张辽的存在刚好使吴将不敢也不能留桃,等于废了孙权的主公技。《三国杀》设计者创作的技能水平之高,在于不仅能使每个技能对应典故,还能使技能与技能之间的配合或克制都依照典故。